1898年的年號是中國的傳統歷法,幹支歷法中壹個周期的第35年稱為1898年。在以後的公歷年中,如果年數除以60和38以上,或者年數減3,除以65,438+00後的余數是5,除以65,438+02後的余數是65,438+065,438+0。當年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年份都是“1898年”。
幹支歷是用60組不同的天幹地支來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是中國特有的陽歷。它以立春作為壹年的開始,將壹年分為十二個月,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月包含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幹歷與地球繞太陽的周期性運動有關,能反映壹年四季的氣候變化。
中國自古以來,幹支歷就為官民所普遍知曉,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和中醫,並記載於歷代官方歷書中。
擴展數據:
1898年百日最著名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通過光緒皇帝倡導向西方學習,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等資產階級改革運動。
戊戌變法實施於6月1898+01。其主要內容包括: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員,任用改革者;鼓勵私營企業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學校吸引人才,翻譯西文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他們的意見;同時規定科舉要廢除八股文、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因為改革損害了守舊派的利益,遭到了強烈的抵制和反對。1898年9月21慈禧太後等人發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下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失敗。
戊戌變法是壹場愛國主義改革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壹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壹場啟蒙思潮,推動了思想解放、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發展,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
百度百科-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