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為讀過《詩經》中的《隨梅而死》這首歌,我不僅很高興見到壹個故人,而且因為想起《隨梅而死》中生動描述的那個討厭嫁人的女人的言行,我也忍不住笑了。
《梅花》原文如下——
Biào:“下落”的意思;“扔,扔”的意思。
我查過了,大部分翻譯都是這樣的-
而中國現代詩人、作家、學者流沙河老師在《長得像潘安》中根據潘安的傳說進行了獨特的解讀,很有意思。
據說西晉詩人潘嶽美麗英俊。每次她坐車出門,都有女人向他扔瓜果,以示仰慕。因此,他從來不需要買水果。吃完後,他出去散步,回來時拿著壹只全負荷。
所以在古代,女性有向喜歡的男性扔瓜果示愛的習俗,是女性自由戀愛選擇男性的壹種方式。後來的拋繡球應該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吧?
流沙河老師解讀如下——
哈哈,多麽單純、開朗、大膽、調皮、風趣的求愛女孩,她急切的心情躍然紙上。拋梅變成了倒梅,結婚的時間也從當初的吉日變成了今天,變成了——“誰看得起我,我就嫁給他,跟他回家。”時間不重要,就現在。"
這麽急不顧形象,就是為了早點找到如意郎君。多麽率真可愛的女人,還審時度勢,讓我看完之後念念不忘。今天見面怎麽能不特別親切呢?
跨越了幾千年的時空,我們還能這樣相遇,真是太神奇了,而這壹切都要歸功於讀書。
喬治·馬丁說:“讀書可以體驗壹千種生活,不讀書的人只能活壹次。”
跟著不同的作者,走進那些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跟著主角去體驗不壹樣的人生,是多麽有趣的事情。我們好好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