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放生池,也應該在遠離狩獵的水域和山區,這樣可以讓放生的眾生活得開心,活得長久。放小的,被大的吃了;放大的話就進入餐廳的廚房範圍了。鳥類,尤其是魚類,有它們的生活習性。某些魚類必須生活在壹定的水質、水深和水流環境中;買淡水魚放海裏,買海魚放淡水,都是大問題。
關於釋放的爭議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口密度不斷擴大,生存空間不斷縮小,找到壹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流池和放流區相當困難。難點不僅是漁獵的網捕、射擊和打撈,還有自然環境的限制。比如今天的臺灣省和美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區。
此外,壹些人從愛護或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出發,勸公眾不要亂捕亂殺,以免破壞生物之間的自然和諧,也是為了挽救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的危機,這與佛教放生的初衷是不同的。
如果只是把要放生的生物無限期流放到自然景觀動物保護區,到了飽和的程度,就會有人通過控制繁殖和適當捕殺來調整自己的生存空間。
如果是魚,有人用魚鉤和魚網去抓;如果是鳥,有人用槍射它,用網抓它。此外,今天的魚市和鳥店很少出售野生商品,大多來自人工繁殖的魚塘和鳥園。那些動物根本不具備適應自然環境,自己生存的能力。如果他們被釋放,他們會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