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家、研究員羅說,陽歷的2月3日-5日被稱為“立春”,也叫“大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壹天,也是壹年四時的開始。“立”有開始的意思,“立春”拉開了春天的序幕,標誌著萬物復蘇的春天的到來。
中國“立春”的壹些民間習俗仍然保留著。比如農村還有鞭打泥牛的“春打”,意在為年初的農事做準備,希望風調雨順。此外,我們還要在家裏吃春菜、春餅、春卷或蘿蔔,迎接春天的氣氛隨處可見。
打春是立春節氣習俗之壹。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是幹支歷壹年的開始,是萬物的開始,也是萬物的開端,代表著壹切的開始和壹切自我更新的意義。在過去,人們在立春生日的前壹天用粘土制作春牛,立春用紅色和綠色的鞭子抽打它們,因此這壹習俗活動被稱為“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