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迪的年號(公元1403-公元1424)。前後二十二年。永樂年間,北京建都、鄭和下西洋、中國古籍之最《永樂大典》的編撰修訂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壹時期。
這壹時期,經濟社會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國家統壹的局面進壹步發展和鞏固。永樂年間,明朝國力達到頂峰,人民幸福。朱迪重視農業發展,勤政賢德,重視人才。後世稱朱迪為永樂大帝。
擴展數據:
朱迪(1360-65438年5月2日+020424年8月120424),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永樂,所以後來被稱為永樂皇帝、永樂皇帝。
朱迪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在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後為北平(今北京)軍迷,多次奉命參加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軍北上,加強了在北方軍中的影響。
文健即位後,采取了減少諸侯的政策。他不僅監視朱迪,還想調動他的軍隊。朱迪發動了靖難之戰,攻打文健。文健四年(1402),他在南京獲勝並成為皇帝。
朱迪在任時,他對機構進行了政治改革,並組建了內閣。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在東北建立了努爾戇徒部,西北建立了哈密衛,西南建立了大古刺、德瑪薩刺、吳迪刺等宣傳部門,並建立了貴州成宣布陣部,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
他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交流,加強了對南海的管理。他還命人編輯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為了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
他在位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和治國武功都有很大提高,史稱永樂史聖。
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朱迪在北伐歸國途中,死於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享年64歲。
謚號提天宏道高明廣運,聖武純仁,廟號太宗孝文帝葬長陵。明世宗年間,改齊田弘道、高明、趙雲、沈工、淳仁、孝文帝,寺名改為。
百度百科-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