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官方有祭祀天地的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還處於奴隸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的皇帝自稱“天子”,對天地非常虔誠。天壇是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仿南京而建,供奉皇帝的來世。
擴展數據:
天壇被稱為祭天的地方。根據易經,東南方向是帝王宮的位置,太陽的位置,太陽最豐富的位置。當然是建造祭天場所的最佳地點。所以天壇被古人選在北京南部中軸線偏東壹點。
清廷入關後,壹切還是按照明朝的舊制度。乾隆年間,國力強盛,天壇也大興土木。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決定重修天壇內外城墻,將土墻改為城磚,從中間到頂部包裹兩層城磚。內壇墻頂寬度縮減為四尺八寸,無檐柱,成為無柱廊的懸廊。重建後,天壇內外壁更厚,GAI長達十余裏,成為壹道壯麗的風景。天壇的主要建築,如祈年殿、禦殿、穹頂等也在此時重建,並壹直保存至今。
百度百科-皇帝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