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確切的說,妳印的“花”字是個錯別字。“華”真正的篆書沒有“密”字頭,直接是象形文字,像“萼”形。加了“恐怖”頭之後,其實就是“華”字。但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兩個詞處於被替代的狀態。《詩經》中有:“桃飛,焚其榮;兒子回老家是應該的。”“華”字其實就是“化”字。相當於當時異體字的“化”“化”概念,就像孔乙己說茴香豆的茴香字有很多種寫法。然後到了漢代,隸書盛行,在隸書定義的過程中,大多采用了“華”本。(嗯,妳知道,那時候學習沒有字典,沒有百度,很多字都是在家裏的竹簡上看的,所以很多字也是謬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