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宗祠建於清道光年間,位於鄖西縣馬鞍鎮八組。楊正茂,楊家第七祖,清代進士,時任陜南知府。在他的任期內,他是壹個傑出的成就。所以楊家第八代、第九代的子孫也是對皇帝虧欠很深,在當地做了小官。後人逐漸發跡,形成了壹個數千人的大家族,於是共同商議修建楊氏宗祠,以求永垂不朽。
為了修建祠堂,他們在陜西-鄖縣壹帶雇傭了數百名能工巧匠建造了壹座規模宏大的建築。他們還從湖南帶回粗壯的水杉、樺樹,從湖南景德鎮買回琉璃瓦,設計了壹套亭臺樓閣、雕龍繪鳳的古建築結構,占地約1000平方米,是當時鄂西北規模巨大的建築群。
走進紅漆大門,門房門檻全是青幫雕刻,門房兩角刻著獅子滾繡球,依舊空空如也。第壹個建築是角樓,臺下有兩根巨大的杉木柱子。劇場屋頂鋪著綠色琉璃瓦,每壹個檐口都嵌著鳳凰的翅膀。風鈴卡在鳳凰口中,微風丁當。戲臺前有壹個大院子,院子兩邊有20多個崗樓,是兒孫們觀看玩耍的建築。舞臺對面青磚鋪成的觀禮臺,就是長輩們講課的地方。平臺後面的正門是主廁所(廁所房),由六根大柱子支撐。楊宗祖的牌位供奉在大殿後面的三個神龕裏。正殿兩側有16房間,包括宿舍和糧倉。四室是私塾,孩子們在這裏學習五經四書。有六個廚房,住持和他的夥計們在那裏做飯和睡覺。每年春節、清明節、7月30日、每月15日,香火不斷,鐘鼓齊鳴,兒孫虔誠祭拜。過年過節,專門請班唱戲,大爺、少爺、太太、小姐們會爬上兩邊的瞭望塔,戲耍看戲,無憂無慮,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