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起源
中國古代有在清明節插柳種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路邊植樹是由1400多年前的陜西人魏小寬發起的。魏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著名的軍人。他出生在京兆淩渡(今Xi安東南)。據《資同治鑒》記載,西魏二年(公元552年),魏孝寬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永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壹裏就在路邊立壹個土臺,作為計算道路裏程的標記,這就是現在的裏程碑。
中山先生生前非常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後不久,於1912年5月成立了農林部,由森林司主管國家林業局。1914 11年6月,中國近代史上第壹部森林法頒布,1915年7月,政府規定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植樹節是壹些國家宣傳依法保護樹木,動員群眾參與植樹造林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節、植樹周或植樹月,統稱為國際植樹節。通過這壹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時間是每年的3月12。
65438+2020年10月是感謝地球和黃道的吉日。
公歷2020年10年18農歷2020年9月2日星期日,鼠(戊子)被沖向北方。
適宜:祭祀、塑畫、祈福、齋戒、旅遊、簽盟、收衣、嫁娶、拆修床、入屋、卡裏入喪、打井、埋墳、謝土、赴會、親友入人口、旅遊、遷徙、上梁經絡、開市、交易、收錢。
忌:開倉砍木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