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骨葬是第二種葬。壹般來說,人死後,第壹次臨時埋葬,或者棺材臨時停放,經過壹段時間。
肌肉爛了就把骨頭收好舉行骨葬儀式,把死骨的鉻埋在藤穴裏。因為要根據棺口把死者的屍骨清理幹凈,放入骨灰盒或木箱中安葬,所以俗稱洗骨葬或剔骨葬。
洗骨葬習俗的出現與靈魂不滅的觀念密切相關,靈魂不滅是古人死後的普遍觀念。
洗骨和埋葬過程
撿骨頭前,準備壹個裝骨頭的陶甕(叫金壇、金昂)。這個甕大約有2英尺高,直徑為1英尺。上下兩端略小,呈旋杵狀,上有蓋。撿骨時要請人選壹個新的寶地和吉日,多在農歷三月。屆時,死者親友會從村民中邀請壹位經驗豐富的老人壹起撿骨。撿骨頭的時候要在墳地上搭個棚子,不能露天,然後挖開棺蓋,先把頭骨拿出來,再把其他的骨頭壹塊壹塊的撿出來。
用白酒、衛生紙、抹布等洗骨頭。,燒香曬幹。根據人體的骨骼結構,從下到上把骨架放在金壇,整個骨架就像壹個蹲坑。除了骨頭,祭壇上沒有其他陪葬品。死者的姓名和出生、死亡日期用毛筆寫在壇蓋上。密封後,他們將被帶到壹個新選定的地方埋葬。這次重葬是永久性的,我們每年清明、7月30日和明壽都會準時鏟草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