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從清朝開始,春分就被定為0度,太陽每次在黃道上運行15度,就被定為節氣或中性氣,所以24個節氣就是24個特定的時刻,而不是24個特定的日子。這種制作節氣的方法被稱為“定氣法”。
因為壹年的長短是由太陽的運動決定的,而二十四節氣也是由太陽的位置決定的,所以基本上每個節氣的日期在每壹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壹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是365.2422天,公歷年是365天,所以每年會有0.2422天(相當於5.8小時),節氣的具體時間每年會“推遲”0.2422天;結果四年累積下來就是0.9688天,差不多壹天。為了糾正,公歷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的2月29日多壹天。如果壹個節氣的日期因為閏年而推遲過午夜到第二天,或者提前到前壹天,節氣的日期會改變,但日期差只會在3天以內。
近幾十年來,清明的日期壹直在變,從4月4日到6日。統計結果顯示,1901至1943的清明日期為4月5日或6日;4月5日1944至1975;1976到2000年年中,2月29日有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其他年份在5日;從2008年開始的20年裏,每年閏年和次年的清明都是4月4日。比如2008年和2009年,2012和2013,2020年和2021,2024年和2025年的清明日期都是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