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換衣服政策剛出臺的時候,很多漢族人反對,因為不符合他們的文化。但政策還是要執行,於是清朝統治者做出了相應的讓步,也就是俗稱的“十從十不從”。
大致來說,男人需要剃頭,女人不需要,死人也不用剃頭。文人要剃頭,道士不用剃頭,演員可以穿明代服飾等等。有了服從,剃頭換衣的政策在百姓中更好的執行。
還有壹種說法是張天師和王常月從順治皇帝那裏獲得的。但是,這種說法不太靠譜。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而出臺的剃發易服政策,怎麽可能是壹兩個人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
道士雖然不用剃頭換衣服,但這個政策還是成功的。更好地維護了清朝統治階級的統治,防止了清朝被漢族文化同化。
當然清朝的統治者也希望自己的後代知道自己是哪裏人,自己的民族。所以剃頭換衣服壹直保留著滿族特色。
從後來的影視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人剃了頭發,換了衣服,說明這個政策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於道士和和尚,只有少部分人,除了壹點例外,對清朝的政治統治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清朝下令剃度更衣,道士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