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寒節氣期間,大氣環流相對穩定,環流調整期在20天左右。這種環流調整時,往往會有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槽時,在西北風和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下,我國將出現持續低溫。和小寒壹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根據我國常年氣候資料統計,我國北方壹年中最冷的時期在每年公歷6月65438+10月中旬(6月10 -20)。每年的小寒節氣從65438+10月5-7日開始,壹個節氣約為15天,中間壹段正好在小寒節氣之內;所以對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小寒確實比嚴寒更冷。
但對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是大寒節氣裏最冷的;南方的嚴寒節氣壹般從65438+10月20日開始,65438+10月底是南方壹年中最冷的時候。
農業活動
在嚴寒季節,要掌握農業生產的冷暖變化規律,根據不同年份、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隨時密切關註氣象部門的預報,合理種植作物,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比如,在引進農作物新品種之前,要對種植區域的地形、周邊環境、溫度、降水、濕度等有壹個清楚的了解,對引進的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象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和論證。
尤其是在大規模引進經濟作物時,更是不容忽視;小規模種植也要註意周圍的地形和環境。比如大型水庫周圍,由於水的溫度調節作用,凍害往往較輕或沒有。壹些容易受凍的經濟作物和花卉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前種植在水庫周圍。
根據天氣變化,溫室作物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中午前後打開溫室兩端通風,但下午4點前必須關閉,以維持溫室內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