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李旁邊的路》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壹篇文言文。本單元以歷史故事為主題,包含三篇課文,都是文言文。其目的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
這篇論文講述了壹個機智的少年善於觀察和分析的故事。全文只有四句話,顯示了王戎細心觀察、善於動腦、根據相關現象進行理性推理的良好品質。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故事,體會文言文的魅力。
晉文帝時期,瑯邪有個叫王戎的人。因平定吳國有功,封為後安豐。他是竹林七賢之壹。
傳說王戎從小就很聰明。他7歲的時候,有壹次和幾個朋友出去玩,發現路邊有幾棵李子樹。樹上的枝頭掛滿了李子,李子壓彎了枝頭,看起來壹個個都成熟了。
小夥伴們壹看到就忍不住流口水。於是,壹個接壹個地跑去摘那些李子,但是王戎站在旁邊,沒有動。
同伴們覺得很奇怪,大叫著問王戎:“哎,王戎,妳怎麽不摘呢?”?又大又圓的李子,多好啊!"
王戎笑著回答說:“那棵樹上的李子壹定是苦的,摘下來的時候不能吃。妳看,這棵李子樹長在路邊,上面有那麽多李子,卻沒人摘。要不是苦,會這樣嗎?”
正因如此,成語“路邊苦梅”也叫“路邊苦梅”,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