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泛用於開采急傾斜薄和極薄的金和鎢礦床。將礦塊分為房、柱,在柱內挖天井,從天井下部每隔4 ~ 5m挖壹條聯絡道與房相通,用於通風、行人和材料運輸(見天井開挖)。挖掘礦房下部的放礦漏鬥。從漏鬥的水平開始,底部被拉動以形成壹個開采面。
在開采薄礦脈時,通常使用水平支撐柱或框架支架來建立天井、巷道和底部放礦結構,而不留下底部礦柱和中間礦柱。礦房自下而上分層淺孔。每次放礦後,約有1/3的崩落礦通過底部放礦漏鬥排出,稱為部分放礦。其余暫放在礦房內,使礦堆表面與工作面之間保持約2m高的工作空間。部分放礦後,平整礦堆表面,繼續放礦,直至采場完成,然後將臨時礦石全部放出,稱為最終放礦或大量放礦。
在返回礦房的過程中,臨時礦石經常移動,所以只是部分支撐圍巖。當圍巖易剝落時,會增加礦石貧化。縮小礦房尺寸,用錨桿加固頂板或用支架支護圍巖可以減少片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