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路僵硬,擠滿了疲憊的犯人,過往的車如流水。
粉紅隨回鶻馬哭,為誰壹步壹步回頭?
同營,木佛不如柴,鈴兒滿鈴兒。
幾何學家被魯擄掠,船到汴京泥濘不堪!
骨頭亂七八糟的,沒幾年,桑葚都變成龍沙了。
我只知道河裏到處都是生命,卻有幾間破房子!
分析:
1.這組詩既悼念了金朝,又傾訴了百姓的痛苦感受,因而具有思想價值。汴京失陷前後,元好問是親歷者,自己的國家被滅,自己的人民被毒,自己也是被征服民族的壹員。所以這壹組詩,寫的是深深的悲哀,血淚,含著悲憤。
2.從藝術上看,意象深刻,風格渾厚。沒有南宋末年江湖詩人的習氣,也沒有江西詩派的粗獷失落。沒有典故,沒有對偶,註意記錄。“它是用精細的思想和銳利的筆鋒提煉出來的,所以比蘇和魯更便宜、更誠實。
3、《蘇軾、陸遊》古詩,墨與墨之間還是有很多線條的...壹山專用壹行,無偶句;想法很模糊,越折越有深意越好吃,雖然不如蘇和魯。.....申智傷心了。
4、自帶語氣。(趙翼《甌北詩話》卷八)《晉史傳》也說:“雕之奇,巧之美也。”這些都對後世詩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擴展知識:
1,元好問(1190—1257),字,忻州秀山(今山西忻縣)人。元氏郡出自北魏拓跋氏,孝文帝時改姓袁。唐代著名詩人袁捷是他的遠祖。元好問經歷了金朝由盛到衰再到滅亡的過程。
2.金宣宗五年(1221)進士,後為國史所編,鎮平、內鄉、南陽郡任,直至掌管尚書省左部,後調任尚書省左部任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