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後旗,叫科爾沁左後旗。始建於清朝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清朝初期,蒙古在行軍方向上分為左右翼兵,科爾沁部中央的左後部分稱為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在蒙古語中讀作Huerqin,意為銳利,是成吉思汗的弟弟Habutu Hasl的後裔。鹹豐五年(1855),僧格林沁被提升為太子,賜名“博多樂卡嘎臺”,稱博多樂卡嘎臺太子旗,簡稱“王波旗”,壹直稱到1931年
1,左後旗,叫科爾沁左後旗。始建於清朝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清朝初期,蒙古在行軍方向上分為左右翼兵,科爾沁部中央的左後部分稱為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在蒙古語中讀作Huerqin,意為銳利,是成吉思汗的弟弟Habutu Hasl的後裔。鹹豐五年(1855),僧格林沁被提升為太子,賜名“博多樂卡嘎臺”,稱博多樂卡嘎臺太子旗,簡稱“王波旗”,壹直稱到1931年。清朝時屬蒙古外族藩屬紮薩克,直屬李凡元。軍務由盛京將軍掌控,聯盟地點在哲裏木(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
2.民國時期屬奉天,由哲裏木盟盟主監管,地方軍隊以陶遼將帥為主。駐地博王宓(今吉爾哈朗鎮)。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壹八事變”後,次年建立偽滿洲國,設立東科後旗辦事處,隸屬興安南支和興安總省。65438年至0945年,“八·壹五”光復後的旗內各界人士討論在東克後旗建立地方自治政府,次年3月改為民主政府,隸屬科爾沁左翼三旗聯辦、興安南地區行政公署、哲裏木省政府。1946年9月,國民黨在吉爾哈朗成立國民黨東克後旗政府,隸屬遼北省。1947年6月,東克後旗民主政府恢復,隸屬內蒙古自治區。7月,恢復科爾沁左翼後旗。1953年6月,哲盟撤銷,隸屬自治區東部地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撤銷東區行政公署,歸還新恢復的哲盟。1969同哲盟劃歸吉林省。1979屬於內蒙古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