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端午節,最初是祖先創造的,是祭拜龍祖、祈求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壹般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飛龍在天”作為祭拜龍祖、祈求吉祥辟邪的吉日,註入夏季時令的“防疫時尚”;端午節被視為“惡月惡日”,始於中原北部,為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而附會。
3.“端午”中“段”的本義是“正”,“午”(午)是“中”。“端午”(端午節的第五天)和“中正”也是如此。這天中午,是對的。此外,結束也意味著“早”,所以五月的第壹個中午被稱為端午節。古人以天幹地支為載體,天幹載天之道,地支載地之道,設置天幹地支,承包天地命運。古代人用天幹地支來表示日歷年、日歷月、日歷日和日歷時間。根據歷法,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五月稱為“午月”,午日稱為“重午”,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仲夏端午節,飛龍在天,龍星在“中正”的位置,寓意吉祥如意。
2018年8月3日星期五2018,農歷六月二十二日,西洗雞。西神在正南,財神爺在東南,財神在正西。
宜搬家、裝修、創業、結婚、入戶、領證、開工、破土、旅遊、訂婚、葬地、開學、求傳承、破土、造祭祀、擡市、收錢、開鉆、剪衣、脫衣、嫁娶、收錢、搬家、蓋房、立券、求醫、植豎柱、求財、買藏寶。
忌睡在床上,上哨,祈福,收畜,砍樹,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