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民間傳說正月不能理發,其他時間壹般也沒什麽好避諱的。端午節也可以戴香包。據說是辟邪避禍的意思,實際上是用於正面的裝飾。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
人們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端午節
劃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儀式,也是遺產。根據河姆渡遺址的第壹次發掘報告,早在7000年前,古代先民就已經用單根木頭雕刻出木船,並用木槳劃動。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賈村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賽龍舟”圖。龍舟最初是用獨木舟雕刻成龍的形狀,後來發展成用木板制成的龍舟。
劃船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龍舟比賽分為幾個部分,如邀請龍,祭祀龍神,遊龍和收集龍。在賽龍舟之前,通常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壹是請龍,祭神。端午節前,要選個吉日出水,祭神後,裝上龍頭、龍尾,然後準備賽跑。
閩臺赴媽祖廟朝拜。以前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非常嚴肅,祈求保佑、風調雨順、辟邪、災異,壹切順利。在屈原的家鄉湖北省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