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藺相如原是衙內,苗賢。趙惠文王時,秦昭上書趙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雍”。藺相如奉命帶著“財帛”去秦國。他據理力爭,機智應對,最終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身邊。
第二,廉頗
廉頗(前327~前243),字廉,生於洪鐘山(今河北省定州市興義鎮)。戰國末期,趙是壹位名將,與白起、王建、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部討伐齊國,大獲全勝,奪取了金揚,被封為上卿。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以諸侯聞名。
擴展數據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澠池會議後,藺相如因貢獻大,被封為上卿,級別在廉頗之上。廉頗自以為是趙的大將,攻城略地,野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藺相如只是口若懸河,立下了壹些功勞,地位卻在自己之上,廉頗自愧不如。並威脅要在遇到相如時羞辱他。
藺相如聽了,不肯見他。每次打官司都經常說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頗爭優先權。藺相如之所以如此隱忍,就是把國家的麻煩放在前面,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
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謙讓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他脫下襯衣,背上荊條,去藺相如家負荊請罪。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壹起為趙辯護。
百度百科-藺相如
百度百科-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