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古代,祖先為了便於記憶,將三月初三固定為清明節,以祭祀祖先的英靈。後來隨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歷法的完善,節日的劃分,清明節被定為壹年二十四節氣之壹,叫做清明節,時間不是在三月初三,而是隨著閏年閏月的進行,清明節雖然不是每年的同壹天,但前後也就幾天。
現在過完清明節,基本上還是延續和繼承古代的節日活動,只是內容比過去多了,祭祀形式隆重了。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每年清明節的這壹天或前三天,壹些政府機關組織職工或學生參觀當地的烈士塔,瞻仰烈士,入黨宣誓,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革命精神,做好本職工作,完成學業,報效國家。民間也把這壹天視為最好的吉日。除了上墳燒香燒紙,還可以移墳揭墳,壹起安葬老人,燒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