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第壹次鴉片戰爭開始,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壹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擴展資料:
第壹次鴉片戰爭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壹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壹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鬥爭。
百度百科-鴉片戰爭
百度百科-第二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