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的數學作業,開始要求背99的乘法表。別人壹分多鐘脫口而出的99乘法表,寶寶慢慢變成了3分50秒,包括錯誤答案。除了少數常用易記的公式,大部分都是下意識的用4,8,12,16,20,24來找答案。
看起來效率很低,但是伊娃很早以前就堅持說她不想背純計算。我不著急。反正數學答案只有壹個,但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公式。永遠不要死記硬背,直到妳理解了數學。學習中提倡背誦的唯壹目的就是記住知識,以便隨時能熟練運用。
數學不同於文科,需要長時間的書面知識積累。反復使用是掌握表達能力的關鍵。數學是建立在邏輯規律的基礎上的,邏輯規律來源於需要不斷發現的變化,然後強化到更深層次的應用。不註重過程直接背誦答案,最壞的後果就是讓孩子養成了套用公式,不多思考的習慣。
假設孩子通過背誦記住了1~5的乘法公式,知道4×2=8。我現在記得的是等式中的單個數字4加x連接數字2,最後的結果等於8。反過來說,為什麽2×4等於8?沒有完整的邏輯理解的支持,孩子很難搞清楚4×2就是四組疊加兩次,結果是8。
擴展知識:
乘法表中精細化的數字表達其實來自加法的逐漸增加,變化的模式按照既定的規律精確到每壹個公式,其中蘊含的道理絕對不是簡單背誦壹個公式就能理解的。
無論是人教版的數學教材,還是前面提到的新加坡數學練習冊,所有關於乘法的問題都是從圖形分類開始,讓學生先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學習數學不應該靠背誦,遞進的知識其實是在展示數字之間的不同關系。
為了找到乘法公式之間既定的規律,最好通過推導和推理,了解乘數與最終結果的關系,進而解釋導出公式中數字的遞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