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物鑒定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文物的鑒定和考證就已經有了雛形。在《韓非子說林下》、《國語錄·夏宇》等古籍中,都有關於文物鑒定和考證的文字記載。在秦朝,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得到了鑒定和解釋。《呂氏春秋》中的《神使》、《預知》、《色危》等文獻都記載了對青銅器紋飾的考證。漢代註重對古代青銅器銘文的考證和研究。司馬遷十分重視文物研究,在《史記·封禪本紀》中記載了考證金文的史實。宋代皇宮收藏文物豐富,有專職官員保管鑒定。呂大臨撰寫的《考古圖》記載了當時宮廷和民間收藏的324件古代青銅器和玉器,每壹件都抄錄了圖的形制、描述、尺寸、容量和重量等。,還解釋了在土地和集合中可以測試什麽。這是中國最早、最系統的古器物目錄。明代有大量的偽造文物,文物的鑒定主要以辨偽為主。曹昭所著《葛沽精要》將文物分為13個分支,包括古代青銅器、古代繪畫、古代墨跡、古代碑刻、古琴、古言、稀有、金鐵、古窯器、古漆器、織錦、異木、異石,論述了文物概況、偽造方法和真偽鑒別。這是中國的第壹本書。在《尊生八記》中,郜璉還提出了鑒別青銅器贗品的兩個原則,即殘件的修復不是贗品,真品殘件組合成新品應該是贗品。宋代之後,清代考據之風再起。朝廷大力提倡文物鑒定,並逐漸發展成為壹個比較完整的體系。梁《西青古鏡》和《寧壽古鏡》記載了清宮中的青銅器1529件,彜器600件,鏡鏡101件。民國以後,文物鑒定方法較清代有所改進。1914年,北洋政府在清宮設立古玩陳列館,成立藏品鑒定委員會,制定古物鑒定細則。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成立古物審查委員會,負責鑒定藏品真偽,對藏品進行分類。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博物館的發展,藏品鑒定制度日臻完善,水平日臻提高。1985年,文化部成立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負責制定博物館藏品的等級和標準。1986年,文化部發布《博物館藏品分類標準》。
上一篇:菲律賓男子玩具收藏視頻下一篇:衢州警方:“隧道內8車追尾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這是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