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萌發於兩漢,成行於魏晉。東晉時王羲之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壹爐,將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最大、最為久遠的書法大家,被人們尊為“書聖”。
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成為書法史上巍峨的高峰。他創作的《蘭亭集序》被後世譽為“天下第壹行書”,受到後人膜拜。以“二王”為代表的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風格,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書法家們。歷代的書家都對他心悅誠服,向他學習,在他那裏汲取營養。
行書,是壹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壹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伯遠帖》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壹通信劄,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範之作。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為“天下十大行書”之壹,排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