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來源於網絡
坐洋
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俗稱坐洋,為清末在華流通的外國銀圓之壹
學名: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俗稱坐洋,為清末民初在華流通的外國銀圓之壹。銀幣正面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裝飾圖案為麥穗,法文有“貿易銀元”和“法屬印度支那”等。
名字來源
編輯
銀元正面希臘自由女神坐像,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坐洋的前身為法國政府在交趾支那(南部越南政權)於1879年
坐洋
開始鑄造10仙(Cent,也譯作“分”,下同)、20仙、50仙、1皮(piastre,音譯皮阿斯特,法制單位元)的交趾支那(cochin china)銀幣。時至1885年,法屬安南政府為抵制墨西哥銀幣及美國貿易銀幣,於1885年開始鑄造壹元銀幣。
由於坐人開始鑄造無論從成色及重量(27.215克,90%成色,1885年-1895年制規格,被稱為加重坐洋)上都優於鷹洋,很快就占領了統治地位。也正因為其純重高於墨西哥鷹洋(27克),多有藏匿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因此,於1895年將重量減低,將壹元坐洋的重量由原來的27.215克減至27克(1895-1928年制規格,被稱為普重坐洋)。也正是因為其成色高重量足,晚清以至民國,在中國南部的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沿海以及國內大部分商賈聚集地通用。壹元坐洋於1928年停鑄,隨後於1931年以谷物女神頭像重新開鑄了1元,其的設計圖案、重量(1931制減重為20克,成色不變)已和原先的坐洋迥異,人們習慣上仍然稱其為坐洋,但須折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