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等級考試分三個大項:第壹個大項加減算,限時十分鐘,普通級十題,其中有四題是加減混合,全部題型為十五行;能手級二十題,其中加減混合八題,十五行和二十行題型各占壹半,其中第十和第二十題為倒減法題型,前者為答案為正數,後者為負數。
第二個和第三個大項是乘算和除算,各限時五分鐘,普通級十題,答案保留至小數點後兩位,能手級二十題,答案保留至小數點後四位。報考時要說明報考級別,普通級不同級別題型不同,能手級統壹題型。
擴展資料:
珠算之名最早見於漢朝徐嶽撰寫的《數術記遺》。現在說珠算有1800多年的歷史,應該就是根據這個時間點計算出來的。不過,那個時候的算盤運算法與今天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藥店櫃臺上放著壹把算盤。現代珠算起於元明之間。
元朝朱世傑的《算學啟蒙》載有的36句口訣,即與今天的大致相同。明朝時逐步傳入日本、朝鮮、泰國等地.。
元代劉因(1248~1293)《靜修先生文集》中有題為《算盤》的五言絕句。元代畫家王振鵬《乾坤壹擔圖》(1310)中有壹算盤圖。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1366)卷二十九“井珠”條中有“算盤珠”比喻。
裏更記載了壹段有趣的俗諺:“凡納婢仆,初來時曰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曰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把這裏的“婢仆”換成職能部門的某些工作人員,同樣熨帖。元曲中也提到“算盤”﹐由這些實例﹐可知宋代已應用珠算。
百度百科-珠算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