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年,英國的修道院裏出現了第壹個靠重量驅動的機械鐘。
意大利北部的僧侶在公元13世紀開始建造鐘樓(或鐘樓),目的是提醒人們祈禱的時間。
16世紀中葉,德國開始有桌子上的鐘。那些鐘只有壹個指針,鐘面分為四個部分,使得時間精確到最接近的15分鐘。
鐘表的應用範圍很廣,品種很多,可以根據振動原理、結構和應用特點進行分類。
按振動原理可分為利用低頻機械振動的鐘表,如擺鐘、擺輪鐘等。利用高頻電磁振蕩和應時振蕩的鐘表,如同步鐘和應時鐘。
按結構特點可分為機械表,如機械鬧鐘、自動、日歷、雙日歷、發條等;機電的,如電擺鐘、電擺輪鐘等。;電子鐘,如擺輪電子鐘、音叉電子鐘、指針和數字顯示應時電子鐘等。
擴展數據:
鐘表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
1,從大時鐘到小時鐘的進化。
2.從小鐘過渡到懷表。
3.從懷表發展到腕表。每個階段的發展都離不開當時的技術發明。
機械鐘表的結構形式有很多種,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它們都是由原動機系統、傳動系統、擒縱調速器、指針系統和上發條系統組成。
機械鐘表以發條為動力系統,通過壹組齒輪組成的傳動系統驅動擒縱調速器;然後由逃逸調速器依次控制傳動系統的速度;傳動系統在推動擒縱機構的同時帶動指針機構,傳動系統的轉速由擒縱機構控制,因此指針可以按照壹定的規律在表盤上指示時間;纏繞指針系統是壹種用於纏繞彈簧或移動指針的機構。
此外,還有壹些附加機構可以增加鐘表的功能,如自動上弦機構、日歷(雙日歷)機構、鬧鈴裝置、月相指示和計時機構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