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聚海的話說,門券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影響了自己的人生。馬聚海表示,從收藏門券之初,自己就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券情有獨鐘。在馬聚海眼中,“國保”的收藏既有挑戰性,又有研究性,有些東西隨著時間的變遷將慢慢消失,是壹個非常值得收藏和探討的專題。
“比如東堂、南堂、西什庫教堂等,平時是沒有門券的,但是在每年的12月24日晚上,都會使用彌撒券。河北的泊頭清真寺平時也沒有門券,但是在開齋節時使用過請柬。又如臨清運河鈔關,因為壹直沒有開放,也沒有門券,但是經過實地考察,臨清舍利寶塔、鰲頭磯、清真東寺、清真北寺都作為附屬建築列入國保範圍,這些景點中,舍利寶塔、鰲頭磯是有門券的,而清真北寺使用過請柬。這些,對這些文物的精華是壹種記錄。”
除了“國保”門券,馬聚海還收集壹些早期券。他拿出自己收藏的門券介紹道,近期門券的設計多為攝影版,而早期門券的設計則更為多樣,繪畫、雕刻、剪紙、篆刻等各種類型的設計非常耐看,文革時期的門券更是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讓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