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註音:ㄚ ㄋㄡˋ ㄉㄨㄛ ㄌㄨㄛˊ ㄙㄢ ㄇㄧㄠˇ ㄙㄢ ㄆㄨˊ ㄊㄧˊ
梵語的譯音。
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壹譯為“無上正遍知”。是佛無上覺智。
佛教認為得到這種無上的、正確的、普遍的覺智,即名為“佛”。 宋 蘇軾 《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曰以無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羅漢道,亦曰以無所得故而得。如來與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獨 舍利弗 !”
清 龔自珍 《第四二問》:“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難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師 加被我,我疾得法華三昧,亦得普見壹切色身三昧,見生蒙佛夢中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壹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壹切諸佛之種子,是凈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論》卷四十壹雲(大正25·362c)︰‘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