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陳介祺簡介

陳介祺簡介

陳介祺(1813至1884)是中國清代的壹位碑刻家。清朝官宦大臣陳之子。字壽慶,號簪齋,號海濱晚史,董祺符濤人。山東濰坊濰城區人。

陳介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國子監編。他喜歡收集文物。著有《篆齋篆古別錄》、《篆齋藏古目》、《篆齋藏古牧牧及其碑文》、《朱齋藏經全目抄本》、《朱齋金吉錄》、《石鐘山方印居》、《朱齋藏古余音譜》、《泥印考證》等。

他收藏了秦朝的“鐵重”(稱錘),別人以為是“頑石”,他卻視若珍寶,妥善入庫。對於古陶文字,他特別註意那些前人沒有收集和記錄的。他不僅收集了大量的古代齊魯陶器,還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寫了壹本名為《翟代臧陶》的書。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見解獨到,與江蘇學者潘祖蔭並稱為“潘楠北辰”。

陳介祺的早期經歷

我從小就勤奮好學。當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和父親在北京學習。19歲那年,我“詩散文名”。他向當時著名學者阮元請教,並與何、、李等多位金石學者交流。他不惜重金收集文物,包括秦漢三代古璽7000余枚。

1850年(道光三十年),在家鄉魏縣建“萬印樓”。在、、何等人的協助下,他對自己收集的古印、篆書進行了反復鑒定,系統整理,編撰了《三宅印》。

他在北京時,目睹了朝廷的屈辱和對官員腐敗的不滿。鹹豐四年(1854),以辦理母親喪事為借口,回到家鄉,從此再沒有回來做官。回到魏縣後,我致力於金石學的研究,到處尋找文物。我每得到壹個裝置,壹個東西,都要考察它的來歷,檢驗它的價值,解惑解惑,壹絲不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陳介祺。

  • 上一篇:金盾的評級可靠嗎?
  • 下一篇:上海電影藝術學院是幾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