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是書法家蔡邕受了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啟發而創造的。北宋黃伯思說:取其發絲的筆跡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今人把書畫的幹枯筆觸部分也泛稱飛白。同時可利用飛白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的藝術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當然書法的功力在飛白中也能充分體現出來。
亦作“ 飛白書 ”。壹種特殊的書法。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蔡邕見後,歸作“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 ,像枯筆所寫。
漢魏宮闕題字,曾廣泛采用。 唐張懷瓘《書斷》上:“飛白者, 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並雲: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 唐 李綽 《尚書故實》:“飛白書始於 蔡邕 ,在鴻門見匠人施堊箒,遂創意焉。”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字,至今‘蕭’字存焉。”清趙翼《王述庵道經毘陵停舟話舊》詩:“焚黃詔特榮先壟,飛白書應起賜樓。”
飛白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素為文人墨客所推崇。“書聖”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俱精於飛白。唐太宗酷愛王右軍飛白,自此唐代帝王將相多擅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