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饒曉晴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他當過圖書管理員、教學秘書和語文老師。25歲時,他發現自己的根還在陶瓷藝術創作上,便進入了陶瓷作坊。
65438-0989年,饒曉晴開始陶瓷藝術創作,1991年,饒曉晴的大型彩釉瓷碗《清明上河圖》和青花蘿蔔瓷瓶《嬰戲圖》雙雙獲得國際陶瓷節大獎賽壹等獎,讓饒曉晴產生了極大的欲望。當時景德鎮的陶瓷作品都不大,他做得很大,所以被人稱贊。從那時起,他創作的作品就開始尋求與眾不同、與眾不同和創新。1992年,他的琉璃“雨打秋雁”瓷瓶獲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大獎賽壹等獎;《西園》釉面瓷板畫和《嬰戲》青花瓷瓶均獲二等獎。從65438到0993,饒小青被調到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美術室。多年來,他在探索高溫琉璃綜合裝飾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在釉色和粉彩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手法,新色和古色的綜合裝飾,創作了許多成功的作品,引起了國內外收藏家的興趣,在國內、省、市多次獲獎。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江西工藝美術博物館都收藏他的作品。1984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設計班畢業,後分配到景德鎮技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從1993調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美術室。多年來,我對高溫琉璃綜合裝飾進行了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幻想。此外,在琉璃、粉彩、新彩的綜合裝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技法,創作了許多成功的作品,引起了國內外收藏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