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35年間,魯迅在私人通信中兩次談論浮世繪。第壹次是在1934年1月27日給日本歌人山本初枝(1898—1966)的信中寫道:“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鷹的人物。寫樂曾備受德國人贊賞,我試圖理解他,讀了二三本書,但最終還是未能理解。不過,適合中國壹般人眼光的,我認為還是北齋,很久以前就想多用些插圖予以介紹,但目前讀書界的這種狀況首先就不行。貴友所藏浮世繪請勿寄下。我也有數十張復制品,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忙,現在連拿出來看看的機會也幾乎沒有。況且,中國還沒有欣賞浮世繪的人,我自己的這些浮世繪將來交給誰,現在正在擔心。”
魯迅1932年6月至1933年4月購買壹套有關浮世繪的書籍,並將購書情況記入日記,每壹卷都是在出版壹個月之內購得。魯迅1932年10月25日的日記記有∶"午後往內山書店,得《文學的遺產》(壹至三)三本,《文藝家漫畫像》壹本,《葛飾北齋》壹本,***泉二十九元。又得出版書肆所贈決定版《浮世繪六大家》書箱壹只,有野口米次郎自署。”八十多年過去之後,這套浮世繪精品集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書庫裏。
魯迅之所以喜歡浮世繪,與他晚年倡導的新木刻運動有密切聯系。對於他本人來說,就是促使他在為木刻運動尋找域外資源的過程中關註日本浮世繪。因此,十年間他持續、大量地搜購浮世繪作品,對浮世繪的了解、理解更加深入,從喜歡葛飾北齋轉向更喜歡安藤廣重。雖然浮世繪幾乎沒有參與其木刻運動,但是,晚年魯迅通過浮世繪深化了自己對日本傳統文化的理解,也並不否定浮世繪作為純粹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
圖片來源於北京魯迅博物館,文字來源北京魯迅博物館編寫的《魯迅藏浮世繪》和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