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個典故出自法國第壹個皇帝拿破侖。根據傳說,拿破侖在他的每個士兵的背包裏都放了壹根指揮棒——士兵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拿出來指揮戰鬥。
當我讀到這個案例時,除了贊嘆拿破侖皇帝的人格魅力和國王的勇氣之外,更多的是對這種做法的不解:把權杖放在每個士兵的背包裏,不僅極其昂貴,而且在戰爭混亂的情況下,如果幾個士兵同時拿出自己的權杖高喊“跟我來”,豈不是成了組織中最忌諱的“多指揮”?這種蠢事怎麽會出現在曾經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軍隊中?
後來看了拿破侖的傳記,在壹篇名為《行軍袋裏的元帥權杖》的文章中找到了答案:拿破侖提拔的26名元帥中,有24名是平民。就這樣,拿破侖的每個士兵都堅信自己的行軍袋裏藏著元帥的權杖。只要努力,下壹個被提拔的元帥很可能就是妳自己。在等級森嚴、高低差別極大的社會制度下,這對人心是有影響的。也正是在這樣壹種信念的驅動下,壹群由法國“三教九流”組成的“雜牌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戰鬥力,讓整個歐洲談虎色變。
壹個好的、清晰的、按貢獻和能力排序的晉升體系,往往比真金白銀更令人興奮。另壹方面,論資排輩和任人唯親的做法往往會打擊士氣。把重要的崗位都留給“自己人”,而這些“自己人”往往與團隊中非“自己人”的精英相比,實力差距很大。這樣做往往要麽讓真正的精英心灰意冷,不願再有所貢獻,要麽讓他們勃然大怒,另起爐竈。我們看到很多家族企業和兄弟團隊最後都是曇花壹現,根本原因往往就在這裏。
激發下屬的潛力,不是妳沒完沒了地嘮叨他“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是他能真切地感受到行軍袋裏藏著元帥的權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