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景區的經典包括:音樂臺、流徽榭、藏經樓、美齡宮、碑亭等。
1、音樂臺
音樂臺在中山陵廣場南面。舞臺面積近250平方米,臺後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寬16.7米,具有匯聚聲音的功能。臺前有彎月狀蓮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觀眾席,可容納觀眾3000余人。
2、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紀念性建築之壹,建於1932年冬,它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款建造,由陵園工程師顧文鈺設計。流徽榭三面臨水,壹面傍陸,流徽榭以石階與岸相連。
平面呈長方形,長13米,寬9米,四周圍有約壹米高的藍色欄桿;卷棚頂,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為藍色;檐椽施以白漆藍紋;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繪;地面鑲嵌紅色八角形小瓷磚。“流徽榭”三個楷書大字,是由黃埔軍校第壹期學員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
3、藏經樓
藏經樓又名孫中山紀念館,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樓專為收藏孫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
4、美齡宮
美齡宮是蔣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齡下榻的別墅,正式名稱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有“遠東第壹別墅”的美譽。美齡宮主體建築是壹座三層重檐山式宮殿式建築,頂覆綠色琉璃瓦。
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著1000多只鳳凰,是中國唯壹壹例。整座建築富麗堂皇,內部裝飾奢侈豪華,裝飾以旋子彩繪,特別是藍底雲雀瓊花圖案出自工筆畫家陳之佛之手,獨壹無二。
5、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為公陵門後面第二層平臺上,以花崗石建造,重檐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為仿中國古代傳統的木結構形式,高17米,寬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百度百科-中山陵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