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壹步:用黑色畫壹個由弧線組成的橢圓來代表月餅的表面。
2.第二步:在每條弧線兩端向下畫壹條豎線,豎線要等長,表示月餅側面的條紋。
3.第三步:用弧線連接每壹條垂直線,代表月餅底部的圖案。
4.第四步:在月餅的左上方畫兩條弧線,中間用橫線連起來,代表大白兔的耳朵。
5.第五步:在耳朵兩側畫壹條弧線,代表大白兔的臉。
6.第六步:在小白兔的臉上畫兩個橢圓,表示眼睛,然後畫壹個半圓,在半圓的上面畫壹個人字形,表示它的嘴。
7.第七步:在臉下方畫壹條短弧,表示前腿。在前腿下面,畫壹個小寫的三。三個的末端向上並與面連接,以指示其後腿。
8.第八步:在後腿左側畫壹條波浪線,露出尾巴。
9.第九步:在白兔的嘴巴兩側畫兩個粉色的橢圓,表現出它粉紅色的臉。
10.在白兔的右邊畫壹個圓弧代表月亮。
11.第十壹步:在白兔和月亮下面畫兩條波浪線代表雲。
12.最後,填上顏色,中秋節的畫就完成了。
欣賞明亮的滿月
中秋節賞月的習俗正式形成於唐代。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準備酒宴文學,與留在紫禁城的文人共奏明月。之後,每年的8月15日,我們都會照常賞月。為了和楊貴妃壹起看月亮,他還下令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了壹座百丈高的平臺,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而沒有完工。
自唐玄宗以來,中秋詠月詩大量出現。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觀月》說:“故鄉在西北何處,東南月圓。”韋莊《送李秀才到京西》雲:“八月中秋滿,送妳上木蘭船。”司空圖《中秋》雲:“此夜若無月,壹年白過。”
北宋蘇東坡《水調歌頭》雲:“明月幾時有?向天問酒。”中秋賞月,都是壹句好句子。不僅士子慕月詠月,老百姓也“千裏見露,萬裏感清”。宋代中秋節賞月的習俗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