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知友,相傳此稱呼最早出現於唐代,至今已有壹千多年了。 唐朝時,有壹位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他考中功名後,覺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於是,寫了壹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恰巧,對聯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聯意中覺察到丈夫有了棄老納新的念頭,便提筆續寫了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新娘)”對“老藕(老偶)”,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饒有趣味,針鋒相對。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續寫了下聯:“老婆壹片婆心。” 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來,世代傳為佳話,從此,漢語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詞,民間也有了夫妻間互稱“老公”和“老婆”的習俗。 近來有人說,“老公”“老婆”的說法,是先在港臺等地流行起來後,才傳進大陸的。其實,老公,老婆的稱呼在大陸古已有之。《水滸傳》中便有稱丈夫為老公的說法。如《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潘巧雲對裴如海說:“妳且不要慌,我已尋思壹條計了。我的老公,壹個月倒有二十來日當牢上宿。我自買了迎兒,教他每日在後門裏伺候。若是夜晚老公不在家時,便掇壹個香桌兒出來,燒夜香為號,妳便入來不妨。”至於稱妻子為老婆的例子,古書中亦不勝枚舉,《夢筆生花,杭州俗語》中有:“打老婆,罵老婆,手裏無錢買老婆。”《蜃中樓》雜劇:“妳就是怕老婆的烏龜了。”《紅樓夢》第七十五回:“這個怕老婆的人,從不敢多走壹步。”港臺地區的流行稱呼,也是源於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