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甘龍鮑彤硬幣的結構:
甘龍鮑彤是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鑄造的,背面的滿文比較復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裏面有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歷史時期是清朝高宗統治時期(1736 ~ 1795)。大部分是小扁幣,也有部分新疆紅幣作為十幣。寶泉和包公發現錢很多,但是要把錢花在開爐或者後期鑄造上,不要花在物資上。
甘龍,字是上下左右直接讀的,錢背面的字左邊打孔有“寶”字,打孔右邊鑄有各局名稱。“甘龍鮑彤”有多種格式。在錢文,京局用宋體,寶浙局用楷體,寶山局、寶川局用隸書,但大部分地方錢局用宋體。新疆地方局有的背滿語,有的背維吾爾語、滿語。少量的錢背面有星星和漢字,還有記年份、值、背面和吉爾吉斯語的錢。乾隆二十二鑄局,新疆紅錢六鑄局。
甘龍鮑彤錢直徑約2.2-2.5cm,厚0.1cm,重約2.4-4.8g..錢勉的“甘龍鮑彤”是楷書,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直接讀。雍正滿文錢式齒孔左側有“寶”字,齒孔右側鑄有各局名稱。包括寶泉、寶源在內的甘龍鮑彤先後開鑄29件,多為黃銅、青銅,還引進了外國的洋銅鑄造方法。
新疆新用方圓形幣,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族、喀什格爾、庫車局開。因為是用自制的紅銅鼓制作的,所以被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在維吾爾語中是錢的意思)。乾隆鮑彤只有少數人在背上看到星號或漢字。甘龍鮑彤還有面錢、吉祥錢、私鑄劣幣、鵝眼錢等。產品有100多種,世界上有幾種雕母,最為珍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甘龍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