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亭林的歷史演變

亭林的歷史演變

6000年前,林挺鎮建立在沈剛西部(古代海岸線)。20世紀70年代初,大司昌寺平南路東側和中山街西北角朱家崗東側兩處古文化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層(良渚文化)和商周漢代的文物。其中的雙柄上翻黑灰陶罐、雙層密封黑陶罐等眾多文物,證實了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生活。

據史料記載,林挺境內有許多景點,如閱樁(碼頭)、西雁湖(墨池)、宋雪碑(子昂碑)、冷雁塔(飛來塔)、仙人洞、八角井、崔蘭樓、采牙松等,被稱為“林挺八景”。由於戰亂,“八景”損毀嚴重,如今只剩下野王閱堆。元朝時,楊維楨手工種植鐵崖松(羅漢松)。它已經有640多年的歷史了,依然傲然挺立。被譽為“江南第壹松”。被列為市級保護文物。古松園建於1985,是為了保護這壹珍貴的古松。元代文學家、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子昂碑《重修寶雲殿》,在“文革”中不幸被毀。如今只剩下碑帽、碑文和原碑拓。

林挺自古以來就是浦南的重鎮。是交通樞紐,水陸交通便利。據說松江區華亭縣的縣城就在林挺。民國時期與朱家角、泗涇、楓涇齊名,並稱為朱、泗、豐、汀四大鎮。民國37年,松江縣浦南區成立,區公所設在林挺,轄2鎮6鄉。面積相當於松江區的林挺鎮、祝星鎮、楊珊鎮、漕涇鎮、葉榭鎮,以及奉賢區的張念鎮、幹巷鎮、宋寅鎮、金山衛鎮、柘林鎮全部區域,面積約350平方公裏,人口約6萬人。商業、醫療、教育相當發達。每逢節日和廟會,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已經成為相鄰三縣交界處繁華發達的中心鎮,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

  • 上一篇:透卡是什麽周邊呢?
  • 下一篇:北大儒藏與川大儒藏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