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PPSh-41沖鋒槍
PPSh-41沖鋒槍(又稱“波波莎”沖鋒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蘇軍步兵標誌性裝備之壹。
研發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猛烈地攻擊迫使蘇聯將兵工廠轉移到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
新建的兵工廠面臨機械設備陳舊,勞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蘇軍之前裝備的PPD-40沖鋒槍,其組成結構復雜,制造工藝煩瑣,而且成本較高。
此時,蘇軍面臨“非常時期”,無法大量生產PPD-40沖鋒槍。在此背景下,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什帕金采用了“非常方法”,他以PPD-40沖鋒槍為基礎,將其結構簡化,最終在1940年設計出了壹種新型沖鋒槍,命名為PPSh-41沖鋒槍。
性能解析PPSh-41沖鋒槍的設計以適合大規模生產與結實耐用為首要目標,對成本則未提出過高要求,因此PPSh-41上出現了木制槍托槍身。
沈重的木質槍托和槍身使PPSh-41的重心後移,從而保證槍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槍壹樣用於格鬥,同時還特別適合在高寒環境下握持。
PPSh-41沖鋒槍具有壹個鉸鏈式機匣以便不完全分解和清潔武器。槍管和膛室內側均進行了鍍鉻防銹處理,這個在當時絕無僅有的設計賦予了PPSh-41沖鋒槍驚人的耐用性與可靠性。
該槍可以承受腐蝕性彈藥,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使用,以及延長其清潔間隔時間。由於較短的自動機行程,加上較好的精度,三發短點射基本能命中同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