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的華僑,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起源有很多傳說,比較流行的觀點出現在唐代。唐初,東突勢力強大。李淵從太原崛起,向突厥可汗投降,換來北方的相對穩定。唐朝建立後,突厥扶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作戰。另壹方面,他依靠軍隊加強馬莊,不斷入侵調兵南下。為了平定北方的外敵入侵,唐高祖李淵任命當時的名將李靖為北伐總司令(行軍將軍),以反擊突厥並最終取得勝利。
李靖大捷的日子恰好是8月15日,那天晚上正好吐魯番人給李淵敬獻了糕點。當時,李淵正在和大臣們分享李靖勝利的喜訊。他看到圓形蛋糕非常高興。他對著天空笑了笑,脫口而出:“我們應該邀請蟾蜍來吃胡餅。”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請月神下凡,與大家分享這美味的胡餅。李淵接著把胡餅分發給大臣們,大臣們壹起品嘗,壹起賞月。據說,8月15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由此而來,從宮廷流傳到民間。
壹輪明月千裏,壹份祝福送走。
中秋節是個喜慶的日子,杯具聚在秋月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