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壹百五十余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在清室150余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擴展資料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壹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幸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藏舟塢,萬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壹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百度百科-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