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長桿武器是最強近戰武器嗎
不過劍這種東西,自鋼鐵刀劍普及起,也就是大約自漢代起,就基本退出戰爭了,逐漸成為儀仗器和身份象征。原因很簡單,面對被甲敵人,實在沒有必要雙刃,有壹面刃可以砍,有個足夠破甲能力又堅固的刃尖,就足夠了。所以,用刀足矣。劍這種制造成本大大高於刀、性能實際幾乎沒什麽差異的武器,就讓它成為高冷小公舉,在壹邊傲嬌顯示自己的高貴就可以了。
也因此中國自漢代起,壹直到隋唐,制式軍陣短柄武器幾乎就這壹種:環首刀。日本正倉院藏隋唐七星刀。西安考古所藏唐代金柄水晶墜劍形刀。單刃刀,已經足夠滿足戰爭需求了。也所以它的形制,在中國幾乎被固定了足足千年——直身,單刃,刀尖呈135度折角。
135度刃尖折角,這是個用於穿刺破甲和撬壓的最堅固的力學角度,也是壹個壹直被很多人忽視的非常重要的細節。當壹支軍隊大規模使用這種刃尖結構的直身刀時,就意味著他們對手的鎧甲,很難以劈砍方式破開,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穿刺破甲。所以他們的刀身才是直的,便於穿刺發力。而這種135度角折角刃尖,既提供了穿刺需要的銳利,又具備足夠的力學強度,不至於破損和折斷。
這是壹種非常優秀的步兵助戰刀具。而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有相當部分軍隊用的戰術指導,依然采用了這個角度。他們追求的,也同樣是刃尖具有足夠的穿刺能力,和強悍的撬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