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寫完了舉世聞名的九部交響樂之後,於1827年逝世。他的死也預示了隨後的19世紀和20世紀許多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命運。這種“第九交響曲綜合癥”在學音樂的人群中是廣為人知的,被視為是導致作曲家死亡的重要外在原因。
1828年,弗朗茨’舒伯特也是在寫了九部交響曲之後辭世的,他的最後的壹部交響曲並非是最好的,他未完成的第八部反而被認為是他最優秀的傑作之壹。
半個世紀以後,“第九交響曲綜合癥”再次發作,這次它拿走的是奧地利作曲家安東‘布魯克納的生命。布魯克納的交響樂作品中有兩部分別是以第0號和第00號編號的,因此他死時寫的交響曲名字不叫第九號,雖然不叫第九,但是那確實是他的第九部交響曲。
古典音樂作曲家變得異想天開起來:捷克做曲家安東尼“德沃夏克,別有用心地將第九部交響曲命名為”第五號“,企圖以此騙過嚴酷無情的死神。然而他還是沒能活多久,1904年就斷氣了—當然還是在他完成第十部交響曲之前。
古斯塔夫’馬勒狡猾地給自己的第九部交響曲樂起名為〈大地之歌〉,這樣他就可以把實際上的第十部說成是他的第九部,可是十部還沒完成他也死了,那是在1911年。
英國作曲家沃恩‘威廉斯同樣是未能完成第十部,1958年他留下了九部交響曲後與世長辭。
惟有芬蘭作曲家讓’西貝柳斯看起來比較認命,他1924年完成了第八部交響樂之後,就停筆不再寫交響樂了,這樣,他壹直活到了1957年才進了天堂,享年92歲,也算是作曲家裏面的老壽星了。
有誰能告知這是怎麽壹回事麽?
其實很簡單,因為貝多芬已經被公認為最偉大的古典交響樂的頂峰,當他的後輩們試圖超越這壹高峰時,都會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陷入無窮的折磨之中,由此產生各種負面影響,壹切由此而產生。這就是心理作祟。因此放下包袱才能突破這種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