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七份地契:清朝四個朝代的歷史變遷

七份地契:清朝四個朝代的歷史變遷

日前,在市檔案局組織的“家族建檔”征集活動中,張易之先生在和平區展示的7份地契和4份喪葬臺賬格外引人註目。據張老先生介紹,最早的地契是在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最早的喪葬賬本記載了張老先生祖父去世時親友留下的錢,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這些平凡的家居生活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歷史和居民生活的變遷。

地契記錄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張先生來自河北省黃驊縣小河南村。張先生小心翼翼地把七張發黃發脆的地契貼好。最早的壹份日期為“嘉慶十月十日”,記載張先生的曾祖父從同村壹戶同姓人家買了6畝地。清朝的官印有豆腐塊那麽大,字跡模糊,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張先生在50多年前偶然從父親那裏發現了這些地契,並有意識地開始打理。七份地契橫跨嘉慶、鹹豐、光緒、宣彤,民國時期有三份。“文字越來越規範了。到1951,我家拿到了新中國印制頒發的土地所有權證。”張先生說。

“1958年,我家的土地又交了公。”張先生說。“直到1985才把土地分到戶,村裏根據肥沃程度重新分配土地,發了土地使用證,並不是所有的證。”張先生也保留了這張土地使用證,雖然他家在1987遷出了農村,不再享有村裏的土地使用權。

喪葬賬戶中的貨幣變化

除了地契,張先生還收藏了他家90年的喪葬賬目。1916年,張先生的爺爺去世。殯葬賬上500、300的數字,記錄的是家裏收到的錢。“當時應該是銅錢。我們來算算。”張介紹。

到1954張先生母親去世時,這筆錢已經變成了1000元的記錄。張先生搖搖頭:“當時用的是第壹套人民幣,面額大,五千到壹萬不等。後來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1元新幣相當於舊的1萬元新幣。”這樣,5000元在書中的實際價值只有50美分。

1987,張先生父親去世。喪葬賬目記錄,最多的錢是10元,最少的是2元。為了喪事,張先生到村裏供銷社花4.7元買了400尺白布。供銷社的發票清楚地顯示了當時的物價水平。

整個清朝的變化

  • 上一篇:關於財神趙公明。
  • 下一篇:北京惠澤商貿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