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大概有兩個,壹是不同地區的教材不壹樣並且還會更換,二是很多人並沒有求知欲,這些原因就導致了這麽長時間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壹、初中生指出歷史教科書錢幣錯誤初中生顧則行在2020年暑假的時候,翻看了義務教育教科書的中國歷史圖冊,他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發現有個問題,歷史圖冊是幫助學生補充歷史物品或者是事件,人物形象的圖書,這本歷史圖冊中有壹頁就有兩枚古錢幣照片。標註為北非孝文帝時期的太和五銖、宣和通寶。而顧則行知道,宣和不是孝文帝的年號,而是宋徽宗的年號。
所以他又查了很多的相關資料確認這個宣和通寶應該是宋徽宗時期的貨幣。為了求證這件事情,他向壹個著名學者求證這個學者就告訴他,這個事情確實是錯誤的。後來這個地圖冊的編輯也指導了這件事情表示以後會將這個圖文修改。
二、不同地區的教材不壹樣並且還會更換首先全國各地的教材是不壹樣的,比如我那邊用的都是魯教版的圖書,有的地方用的就是人教版的或者是其他的版本。既然版本不同,那麽有的版本會出問題,有的版本就不會出問題。而且教材還是會更換的,並不是壹直用,基本上過幾年就會換壹次教材。所以並不是多年沒有人發現,只是那麽幾年確實沒有人將這件事情提出來。
三、很多人並沒有求知欲這個其實最主要原因,歷史圖冊是壹本補充圖書,我這邊基本上就很少用到歷史圖冊這本書,看的學生非常少,那發現了這個問題的概率就更低了。而且就算有人看了歷史圖冊,那他們看書的時候也可能不會特別細致,可能覺得不對,也不會去求證。還有的就算發現了,這個地方有問題也不會將這個事情提出來,畢竟反復求證太麻煩了。綜合這麽些方面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被發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