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朝民歌
陰山腳下的敕勒川。
天如穹蒼,籠蓋四野。
天空灰暗而狂野,
風吹草動見牛羊。
翻譯:
在陰山腳下,有壹片巨大的平原,這裏居住著子樂人。
敕勒川的天空與四面八方的大地相連。
它看起來像牧民居住的氈制帳篷。
藍天下的草原,都是滾滾綠波。
風吹到草地上,壹群群牛羊出現又消失。
註意事項:
天空是灰色:灰色:青色。蒼白的,藍色的,天空是蒼白的,藍色的。
浩瀚:浩瀚的外觀。
見(xiàn):同“現”,揭示。
擴展數據: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流傳於黃河以北的壹首民歌。壹般認為是由鮮卑語翻譯成漢語。
民歌唱出了北方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表達了智利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前兩句說明敕勒川位於巍峨的陰山腳下,把草原的背景襯托得非常雄偉。接下來的兩句,用“穹窿”的比喻,說天空像蒙古包,遮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遠景的壯麗景象,天野與天野之間的聯系。
後三句描述的是水草豐美,牛羊肥美的草原全景。有靜止,有運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鮮明豪放,境界開闊,語氣磅礴,語言清晰,藝術概括力很強,歷來為文學評論家和文學史著作所稱道。學術界對它的研究也經久不衰。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遊牧色彩和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以說是渾然天成,其質直白樸實,其意真純。語言中沒有晦澀難懂的句子,用簡單生動的方式表達了遊牧民族的英勇豪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