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在古代被稱為“劍”。據說銅鏡是軒轅黃帝創造的。《軒轅氏傳》:惠帝太後在山鑄鏡,每月用之,也是此鏡之始。銅鏡被認為能夠辟邪,避開特殊的東西。李時珍《本草綱目》:鏡為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如有神則能辟邪。任何人都應該掛壹面大鏡子來辟邪。古代有很多傳說,講的是銅鏡能知興衰,照出邪靈的故事。
也許細心的朋友已經發現,博物館裏展出的鏡子大多只露出背面,但也有人產生了懷疑。鏡子本來就是用來照人的,為什麽要顯示在背面呢?其實這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麽神秘。
主要是銅鏡的瞄準鏡都在背面。嚴格來說,展出的銅鏡的壹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背面,才是正面,鏡面只是具有反射功能的反面。為什麽我們把鏡子後面的表面叫做背面?其實相當於壹本書的封面。
試想,如果銅鏡以鏡面示人,鏡面有壹點點包漿,除此之外就沒什麽可看的了。其實銅鏡的裝飾手法都在背面。比如漢代的銅鏡壹般背面都有刻字,而唐代的銅鏡壹般背面都有非常精細的紋理,常見於吉祥動物。
宋代銅鏡背面簡單粗暴,直接刻上產地,再配以花草。在我的指導下,相信大家都有壹定的文物鑒賞能力,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我文章中的三面鏡子出自哪個朝代。如果我扔給妳壹面鏡子,除了妳自己,妳什麽也看不見。在古代,鏡子不僅是壹種工具,也是壹種美麗的裝飾品。所以不管是刻字還是各種圖案,銅鏡的背面都比裸鏡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