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裏陳列的東西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
壹級文物壹般都是仿品,特定展廳才會放真品,其他文物不是易碎品基本也會放真品,所以真假的東西都有。
壹方面,這與捐贈者和買賣者的專業素養相關。有些經手文物的人卻沒有判斷真偽的業務素質,更別提優秀的鑒賞品位。很多捐贈者目的不純粹,專門以捐贈之名以次充好,拿贗品來給社會和博物館施壓,不僅順利將假貨變現,還搖身壹變名利雙收。
另壹方面,這和博物館的運營境遇有關。很多大學的博物館,本身收藏力量薄弱,但是在壓力下被迫營業,沒有好的展品就只能以次充好,面對壹些采購饑不擇食,程序混亂,有時候只能為贗品和假貨背書。喪失了基本的高校與社會公信力,這也是博物館口碑被供給的重大因素。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和遺產最後的保留之地,也是社會大眾心中公信力的代表。“贗品”在博物館的出現,並不全然是不恥之事,有些是默認的展出規則與無奈之舉。但面對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贗品行為,卻不能原諒。
我們大眾,要做博物館的監督者,畢竟,我們不想子孫後代們只能在壹堆假貨中假嗨。